第二,内容创业行业目前拥有一个巨大的稀缺资源——内容创作能力,这个能力对很多公司来说极为重要也极为稀缺,所以说内容公司可以靠自己强有力的内容生产能力,换取其他行业所拥有的其他非常大的资源,实现一个跳跃式的进化。
华为冲击高端市场成功之后,小米更着急要尾随,动作于是变形,2015年力推的小米Note高配版冲击2999的价格无果,堪称是小米史上最失败的旗舰机型。当时即使在华为内部,想拿到一部Mate7至少得是个17级的高级工程师吧。
但是2014年留给雷军的不只是遗憾,自主研发的松果处理器让小米成为了第四家可以自研芯片的手机厂商,这个项目立项是在2013年年底。一直说要做中国的第三大电商,要做中国的Costco,做电子产品里的无印良品,但是在电商领域从没挖过阿里的高管。 第一是,小米Note为什么没有指纹识别。
去年惊艳全球的小米MIX的立项是在2014年。 2014年这家公司7000人左右,现在早就超过了10000。
贴着成本定价已经是小米的极限了。
同时,这位2008年毕业的码农还表示自己是一位不买房主义者。 社交网络时代的人们不仅像咪蒙说的这样选择自己愿意阅读的微信文章,甚至以此为基础选择自己愿意获取的信息。
于是……也就没有了然后。 第三口锅:融资了就可以财务自由 想通过融资来获得财务自由的,要么是骗子,要么是傻子。
于是,我们见到了“设计精力过剩”的手机创业者依旧卖不好手机,“下沉到广场舞渠道”的传统经销商却占领着年销量上亿的渠道。 第二次复活是Nokia在北京发布了一款平板,在卖掉手机业务之后重新回到了移动设备的领域当中。
不在VI
与火热的话题相比,很少普通消费者愿意购买这个产品,销售数据并不理想。给人的感觉他虽然不能回到2014年,但是可以回到了小米创业之初,甚至回到那个在金山时的雷军。如果没有意外的话,2017年Q1小米国内的市场份额,将会创下新低。 手机行业的竞争也来到了华为和蓝绿大厂的主场,核心硬件和线下渠道的竞争,小米的地利也没有了。那时候小米投资团队对自己的生态链企业吹风,未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小米能拿走一半。 雷军到底当时想要拿谁的钱过冬,这个爆料的投资人说了两个名字,一个是之前提到的米尔纳,另一位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孙正义。 也许有人说你是不是太乐观了,华为不是大众点评,OPPO也不是Uber。 1997年雷军在金山遭遇第一次重大打击,盘古组件失败,跑去CFIDO论坛上灌水了半年,这个论坛上的常客还有丁磊和马化腾,那时候雷军已经是中关村的一面旗帜,他们还什么都不是呢? 1992